长城新媒体记者 闫思宇 高航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
“今年6月份以来,河北省市场监管部门出动检查人员244815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药品经营使用单位23万余户次,查办案件13860件,罚没6044.21万元,销毁假冒伪劣食品61.82吨;受理食品药品方面投诉举报1805件,办结率95%以上。”
在日前召开的河北省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书记、局长金洪钧告诉记者,目前河北省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全省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
今年以来,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下大气力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显示了河北对于加强食品安全防护的坚定决心的同时,也织密了百姓舌尖安全的防守网。

河北省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长城新媒体记者 闫思宇 摄
扫“三黑” 让山寨食品无处遁逃
“大个核桃”、“娃娃哈”、“旺子牛奶“......这些外观、名称与正品近乎一致,实则是从“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生产出来的山寨食品曾大量流入河北农村市场。
成本低廉的山寨食品或大量使用非法添加剂勾兑,在质量上难以有保障,已经成为危害村民健康的“隐形杀手”,整治农村山寨食品已经刻不容缓。
今年以来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生产经营“山寨”食品、超限添加、非法添加和虚假标注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对行唐县、赞皇县、阜平县生产经营枣酒、散装白酒等问题开展专项暗访督导。
打击山寨产品,涉及食品安全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外观设计专利法等多部法律,为使查处工作有法可依,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专门成立“山寨”食品案件查办工作指导小组,研究提出了7种打击“山寨”食品的法律适用。
“我们还通过找到被侵权的企业,从生产厂家倒排线索,查出山寨食品的生产源头。”金洪钧说。
据悉,河北省是全国首个全省联动打击山寨食品的省份,今年以来共查处山寨食品2146件,罚没款2455万元。

石家庄便民市场中新鲜的水果。长城新媒体记者 高航 摄
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火墙”
在石家庄精英中学第二食堂后厨房,餐具蒸煮消毒已经完毕,工作人员正在对“蒸房”进行彻底冲洗。
后厨通道的尽头有一个大型冷藏柜,“这是对食堂每种菜品、主食进行留样备查的食品留样柜,里面摆着三天之内每一餐的每一种菜品、主食样本。”学校膳食处主任刘大伟说,食堂每个工作区域都有完善的值班表、陪餐登记表、菜品留样登记表、卫生自查表等。
像这样的标准化食堂,河北还有很多。2019年,河北省共打造省级校园食品安全标准食堂119家,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级优良率达到了93.64%。
为筑牢校园食品安全的“防火网” ,今年8月23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和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和秋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得到了落实,学校或幼儿园每餐均有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学校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在食堂就餐场所公开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安全量化等级、食品进货来源等信息,均可供学生和家长监督。
不少学校还运用信息化手段,对食堂后厨安装监控录像系统,实现了对食品来源、采购、加工制作等过程进行监督。
目前,全省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5.64%,食品安全良好以上等级占比达到93.64%。

石家庄整洁卫生的便民市场。长城新媒体记者 高航 摄
织密“舌尖安全”守护网 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